潛江遇見“方寸”之美
“以前圍擋一立,啥都看不見,心里堵得慌?,F在視野敞亮,看著花花草草,心情都變好了!”居民李明元在花園散步時感慨道。
不久前,這里還是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臟亂差”角落。陳舊圍擋不僅遮擋視線,圍擋內還堆滿雜物,衛生狀況堪憂,引得居民怨聲載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4月,泰豐街道南荷社區響應群眾訴求,拆除圍擋、清理垃圾、種植花卉,將其打造成集綠化、休閑于一體的小花園。
步入其中,錯落有致的綠植生機盎然,蜿蜒的步道串聯起各色美景,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超大的彩繪墻——鮮艷的色彩與生動的畫面,既扮靚了環境,又傳遞著文明新風。
“拆圍透綠”,拆的是有形圍墻,透的是無限美景。今年以來,泰豐街道通過“拆圍透綠”“美化添綠”,摸排整治8處小微地塊,拆除8處陳舊圍擋,清運110余噸垃圾,清除200余棵雜樹。同時,播種鳶尾蘭花、格桑花、百日草、向日葵等多種花卉,打造了都市華府東側、碧桂園·瓏悅西側、泰豐派出所旁、南荷市場對面等4處城市花海,以及莫解渠沿線綠化景觀,初步構建起“出門見綠、300米見園”的生態網絡。
見縫插綠:生活中的“小確幸”
“推窗就能見到一大片綠地,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讓人瞬間卸下一身疲憊,這里簡直是我們的‘城市綠洲’。”
近日,家住中南世紀雅苑的周女士提起小區附近的小微綠地時,難掩欣喜。
這片5000平方米的生態空間內,三角梅、月季、杜鵑競相綻放,高低錯落的多肉植物與櫻花樹、樟樹等相映成趣,繽紛花色精心勾勒出“我愛潛江”的立體景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毗鄰的1000平方米荷塘里,睡蓮或含羞待放,或舒展柔瓣,與岸邊花架、綠樹共同繪就一幅詩意畫卷。
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菜地,秸稈亂堆,與周邊的現代化建筑、紫月湖公園格格不入。
改變始于小微地塊美化綠化改造項目。“我們聯合市園林局進行專業設計,深度融合紫月湖公園的景觀風格,讓這片小微地塊實現‘顏值逆襲’。”馬家臺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清理整治、科學布局,不僅種植了櫻花、樟樹等喬木,還布置了20余座特色花架,將荒地打造成城市新名片。
數據見證著“綠色蝶變”:今年以來,園林街道見縫插綠,統籌625萬元專項資金,修整東荊大道、曹禺路圍墻8500平方米,彩繪文化墻9處;栽植冬青2萬余株、爬藤月季6750株,建成綠籬1850米、花籬1380米;新增紅軍路停車場2處(共85個車位),打造3處口袋公園,建成2處花海,另有5處花海正在建設中;疏浚9條河道溝渠,開展水環境治理,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多方協同:小微地塊“大變身”
小微地塊如何整治?潛江給出了答案:市、鎮、社區三級聯動,部門聯合行動。
今年以來,我市將小微地塊綠化美化作為“干部素質提升年”的重要實踐。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綠地稀缺”等訴求,出臺實施方案統籌部署。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從“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清單”。
市城發集團、市城管局、市園林局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市城發集團承擔20處小微地塊及圍擋整治,已完成19處;市城管局摸排169處點位,啟動155處圍擋改造;市園林局聯合完成18處地塊改造,新增綠地7.29公頃。
小而美,美而精,群眾也有發言權。
在泰豐街道太豐垸3組一處面積為8畝的閑置地塊(實驗高中對面)整治中,社區組織居民召開了2次居民見面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科學制定建設方案。最終,一座生態停車場在桂花林中修建完工,既美化了環境,又解決了群眾停車需求。
這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城區。在熊口管理區馬長湖辦事處路口,群眾自發打造的“共享花園”成為新風尚。村民們集思廣益,從生態環保出發,親手焊接花架子,將廢舊輪胎刷上彩色油漆做成花盆,破損的壇罐也被用來種植多肉。“美了大家,樂了自家”的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這一愿景已在潛江成為現實。如今,這些小微綠地,正以“繡花功夫”繡出城市“方寸之美”,更繡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感。未來,我市將繼續深耕邊角地,謀劃新一輪“口袋公園”建設,讓綠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不久前,這里還是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臟亂差”角落。陳舊圍擋不僅遮擋視線,圍擋內還堆滿雜物,衛生狀況堪憂,引得居民怨聲載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4月,泰豐街道南荷社區響應群眾訴求,拆除圍擋、清理垃圾、種植花卉,將其打造成集綠化、休閑于一體的小花園。

“拆圍透綠”,拆的是有形圍墻,透的是無限美景。今年以來,泰豐街道通過“拆圍透綠”“美化添綠”,摸排整治8處小微地塊,拆除8處陳舊圍擋,清運110余噸垃圾,清除200余棵雜樹。同時,播種鳶尾蘭花、格桑花、百日草、向日葵等多種花卉,打造了都市華府東側、碧桂園·瓏悅西側、泰豐派出所旁、南荷市場對面等4處城市花海,以及莫解渠沿線綠化景觀,初步構建起“出門見綠、300米見園”的生態網絡。
見縫插綠:生活中的“小確幸”
“推窗就能見到一大片綠地,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讓人瞬間卸下一身疲憊,這里簡直是我們的‘城市綠洲’。”
近日,家住中南世紀雅苑的周女士提起小區附近的小微綠地時,難掩欣喜。
這片5000平方米的生態空間內,三角梅、月季、杜鵑競相綻放,高低錯落的多肉植物與櫻花樹、樟樹等相映成趣,繽紛花色精心勾勒出“我愛潛江”的立體景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毗鄰的1000平方米荷塘里,睡蓮或含羞待放,或舒展柔瓣,與岸邊花架、綠樹共同繪就一幅詩意畫卷。
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菜地,秸稈亂堆,與周邊的現代化建筑、紫月湖公園格格不入。
改變始于小微地塊美化綠化改造項目。“我們聯合市園林局進行專業設計,深度融合紫月湖公園的景觀風格,讓這片小微地塊實現‘顏值逆襲’。”馬家臺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清理整治、科學布局,不僅種植了櫻花、樟樹等喬木,還布置了20余座特色花架,將荒地打造成城市新名片。
數據見證著“綠色蝶變”:今年以來,園林街道見縫插綠,統籌625萬元專項資金,修整東荊大道、曹禺路圍墻8500平方米,彩繪文化墻9處;栽植冬青2萬余株、爬藤月季6750株,建成綠籬1850米、花籬1380米;新增紅軍路停車場2處(共85個車位),打造3處口袋公園,建成2處花海,另有5處花海正在建設中;疏浚9條河道溝渠,開展水環境治理,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多方協同:小微地塊“大變身”
小微地塊如何整治?潛江給出了答案:市、鎮、社區三級聯動,部門聯合行動。
今年以來,我市將小微地塊綠化美化作為“干部素質提升年”的重要實踐。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綠地稀缺”等訴求,出臺實施方案統籌部署。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從“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清單”。
市城發集團、市城管局、市園林局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市城發集團承擔20處小微地塊及圍擋整治,已完成19處;市城管局摸排169處點位,啟動155處圍擋改造;市園林局聯合完成18處地塊改造,新增綠地7.29公頃。
小而美,美而精,群眾也有發言權。
在泰豐街道太豐垸3組一處面積為8畝的閑置地塊(實驗高中對面)整治中,社區組織居民召開了2次居民見面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科學制定建設方案。最終,一座生態停車場在桂花林中修建完工,既美化了環境,又解決了群眾停車需求。
這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城區。在熊口管理區馬長湖辦事處路口,群眾自發打造的“共享花園”成為新風尚。村民們集思廣益,從生態環保出發,親手焊接花架子,將廢舊輪胎刷上彩色油漆做成花盆,破損的壇罐也被用來種植多肉。“美了大家,樂了自家”的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這一愿景已在潛江成為現實。如今,這些小微綠地,正以“繡花功夫”繡出城市“方寸之美”,更繡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感。未來,我市將繼續深耕邊角地,謀劃新一輪“口袋公園”建設,讓綠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2025-06-16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