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拼搶實”作風 攀高爭先跨越趕超
后湖管理區是我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如何在“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征程中發揮優勢、貢獻力量,來看記者對后湖管理區黨委書記趙忠海的專訪。
問:今年市委提出“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戰略目標,這對區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后湖管理區作為重要發展板塊,如何把戰略部署轉化為具體實踐成果?
答:后湖管理區錨定“一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標,發揚“拼搶實”作風,全力激活趕超發展新動能,努力打造潛江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先行區,具體從產業升級、民生事業、干部作風三方面發力。
問:在產業發展方面,后湖管理區如何通過創新驅動提升產業能級?
答:主要從三方面推進:一是強化供應鏈思維,大力推進潛江小龍蝦供應鏈平臺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數字賦能為驅動,實施數字化應用,提升鏈主企業地位,打造服務全省、面向全國的省級小龍蝦供應鏈平臺,爭取潛江小龍蝦供應鏈平臺在鏈企業突破1200家,上線服務產品2100個,提供金融貸款3億元,平臺交易金額200億元,推進產業集群高效發展。二是搶抓產業發展風口,全力推動農業微生物產業園建設。推動以奧立安為鏈主企業組建農業微生物產業聯盟,探索“政府+基金+企業”資本化運作模式和“武漢研發-后湖轉化”協作機制,與華中農業大學開展微生物產學研戰略合作項目,拓展微生物技術在醫藥、環保領域的應用,形成“農業-工業-環保”跨界產業鏈。吸引高尖端人才、資本關注后湖,推動技術交易規模提升,努力培育上市企業。三是聚力招商引資攻堅,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踐行“做得要比說得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的理念,全力推進陜西欣宇智拓、上海漢偉生物等簽約項目落地,做到政策對接、要素保障等無縫銜接,確保產業布局順利實施;加快推進在建項目潛網10萬噸冷鏈倉儲(二期)工程、三樂農業冷鏈倉儲物流園、茂錦紡織棉紗、湖耕農業小龍蝦食品、國燦酒業龍蝦酒、湖北齊盈小龍蝦輔料項目早日投產達產;推進存量企業“智改數轉”,盤活創偉林紙、支持正大公司生豬產業鏈,推動企業技術轉型、增加產能。2025年,確保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4.6%。
問:民生改善是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后湖管理區如何將產業發展紅利反哺民生?
答:一是持續擦亮小龍蝦“金名片”,打造農業現代化標桿。支持潛網集團做大做強,依托中國蝦谷,以三產帶一產促二產,推動蝦-稻產業向優質化、生態化、品牌化邁進。加大蝦苗繁育攻關力度,提高種苗自給率;示范推廣“四季有蝦”2000畝、“蝦稻+”綜合立體種養2000畝;發展林下經濟1000畝,推廣新特康模式1000畝;提高職工群眾種養殖收益,實現農業增加值10.24億元。
二是打造“全景區鄉村”,推動生態旅游發展“叫好又叫座”。利用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和美鄉村項目,與蝦谷小鎮、濕地公園聯動,推動后湖“處處是風景,步步是畫卷”“全景區鄉村”建設,吸引游客和投資,推進夜游經濟項目盡快落地實施,打造全省區域旅游休閑目的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鄉村旅游重點推進張家窯漁業文化、余嶺隊文旅體+紅色文化、關廟新河隊農墾文化、莫嶺隊紅色+歷史文化、前湖指路碑三國文化等鄉村旅游點建設,打造特色民宿等農文旅新體驗。
三是積極推進“村規民約+積分制”工作,深化基層治理創新。以黨支部建設為抓手,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激勵與約束并舉,通過組織、引導與服務的功能整合,生活、規范與秩序的有機統一,行政、自治與社會的共建共享,一體推進清潔家園、平安建設等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效能,實現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的轉換。
問: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后湖管理區如何鍛造一支能打硬仗、善謀發展的干部隊伍?
答:后湖管理區將以奮斗拼搏為底色,從三方面提升干部能力。一是實施“雁陣工程”“紅領工程”“靠前一步、形成交叉”“項目一線賽馬”行動,抓好社區換屆選舉,調優配強隊黨支部書記,全方位加強管理區干部隊伍建設,讓他們在集中學習教育、急難險重工作中錘煉意志、增強信仰、提升本領,不斷開辟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新境界。二是營造比學趕超氛圍,鼓勵干部以“拼”的勁頭搶機遇、以“搶”的節奏抓進度、以“實”的作風破難題,集中精力抓項目、謀發展、求突破,積極主動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提高工作效能和創造力,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當先鋒、展作為、創輝煌。三是錘煉黨性,整治“四風”,堅決遏制不良現象,在黨員干部教育引導、管理監督、整治突出問題、長治長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親清政商關系,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過硬干部隊伍,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
問:今年市委提出“千億突破、百強進位”的戰略目標,這對區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后湖管理區作為重要發展板塊,如何把戰略部署轉化為具體實踐成果?
答:后湖管理區錨定“一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標,發揚“拼搶實”作風,全力激活趕超發展新動能,努力打造潛江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先行區,具體從產業升級、民生事業、干部作風三方面發力。
問:在產業發展方面,后湖管理區如何通過創新驅動提升產業能級?
答:主要從三方面推進:一是強化供應鏈思維,大力推進潛江小龍蝦供應鏈平臺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數字賦能為驅動,實施數字化應用,提升鏈主企業地位,打造服務全省、面向全國的省級小龍蝦供應鏈平臺,爭取潛江小龍蝦供應鏈平臺在鏈企業突破1200家,上線服務產品2100個,提供金融貸款3億元,平臺交易金額200億元,推進產業集群高效發展。二是搶抓產業發展風口,全力推動農業微生物產業園建設。推動以奧立安為鏈主企業組建農業微生物產業聯盟,探索“政府+基金+企業”資本化運作模式和“武漢研發-后湖轉化”協作機制,與華中農業大學開展微生物產學研戰略合作項目,拓展微生物技術在醫藥、環保領域的應用,形成“農業-工業-環保”跨界產業鏈。吸引高尖端人才、資本關注后湖,推動技術交易規模提升,努力培育上市企業。三是聚力招商引資攻堅,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踐行“做得要比說得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的理念,全力推進陜西欣宇智拓、上海漢偉生物等簽約項目落地,做到政策對接、要素保障等無縫銜接,確保產業布局順利實施;加快推進在建項目潛網10萬噸冷鏈倉儲(二期)工程、三樂農業冷鏈倉儲物流園、茂錦紡織棉紗、湖耕農業小龍蝦食品、國燦酒業龍蝦酒、湖北齊盈小龍蝦輔料項目早日投產達產;推進存量企業“智改數轉”,盤活創偉林紙、支持正大公司生豬產業鏈,推動企業技術轉型、增加產能。2025年,確保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4.6%。
問:民生改善是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后湖管理區如何將產業發展紅利反哺民生?
答:一是持續擦亮小龍蝦“金名片”,打造農業現代化標桿。支持潛網集團做大做強,依托中國蝦谷,以三產帶一產促二產,推動蝦-稻產業向優質化、生態化、品牌化邁進。加大蝦苗繁育攻關力度,提高種苗自給率;示范推廣“四季有蝦”2000畝、“蝦稻+”綜合立體種養2000畝;發展林下經濟1000畝,推廣新特康模式1000畝;提高職工群眾種養殖收益,實現農業增加值10.24億元。
二是打造“全景區鄉村”,推動生態旅游發展“叫好又叫座”。利用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和美鄉村項目,與蝦谷小鎮、濕地公園聯動,推動后湖“處處是風景,步步是畫卷”“全景區鄉村”建設,吸引游客和投資,推進夜游經濟項目盡快落地實施,打造全省區域旅游休閑目的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鄉村旅游重點推進張家窯漁業文化、余嶺隊文旅體+紅色文化、關廟新河隊農墾文化、莫嶺隊紅色+歷史文化、前湖指路碑三國文化等鄉村旅游點建設,打造特色民宿等農文旅新體驗。
三是積極推進“村規民約+積分制”工作,深化基層治理創新。以黨支部建設為抓手,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激勵與約束并舉,通過組織、引導與服務的功能整合,生活、規范與秩序的有機統一,行政、自治與社會的共建共享,一體推進清潔家園、平安建設等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效能,實現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的轉換。
問: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后湖管理區如何鍛造一支能打硬仗、善謀發展的干部隊伍?
答:后湖管理區將以奮斗拼搏為底色,從三方面提升干部能力。一是實施“雁陣工程”“紅領工程”“靠前一步、形成交叉”“項目一線賽馬”行動,抓好社區換屆選舉,調優配強隊黨支部書記,全方位加強管理區干部隊伍建設,讓他們在集中學習教育、急難險重工作中錘煉意志、增強信仰、提升本領,不斷開辟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新境界。二是營造比學趕超氛圍,鼓勵干部以“拼”的勁頭搶機遇、以“搶”的節奏抓進度、以“實”的作風破難題,集中精力抓項目、謀發展、求突破,積極主動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提高工作效能和創造力,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當先鋒、展作為、創輝煌。三是錘煉黨性,整治“四風”,堅決遏制不良現象,在黨員干部教育引導、管理監督、整治突出問題、長治長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親清政商關系,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過硬干部隊伍,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
2025-06-06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