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 向美而行——我市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紀實
當晨光穿透薄霧,一幅會呼吸的田園畫卷在潛江大地蘇醒。“潛江藍”成為朋友圈常客,秸稈打捆機的轟鳴取代了焚燒青煙,廣大市民頻頻為我市良好的生態環境點贊……這場綠色變革背后,藏著怎樣的生態密碼?
2024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空氣質量提升、秸稈禁燒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系統性、精準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態答卷。從抬頭可見的“潛江藍”到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從便企利民的智慧服務到蓬勃興起的綠色產業,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諧畫卷正在江漢平原腹地徐徐展開。
“藍天保衛戰”捷報頻傳
清晨,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湛藍的天空與潔白的云朵已成為市民生活的常態底色。監測數據印證了這份“藍天幸福感”:2024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3天,優良率94%,同比提升7.4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成功降至3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優良天數比率、PM2.5平均濃度及重污染天數這三項核心指標均超額完成省級下達的目標任務,空氣質量綜合排名穩居全省前列。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套科學精準、高效協同的大氣污染治理體系。我市組建專班落實空氣質量數據日值守制度,加強對全市空氣質量監測分析,實現對污染過程的早預判、早干預。在重污染天氣應對中,實現精準研判,及時啟動并嚴格落實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強化揚塵管控、道路深度保潔等應急減排措施,最大限度削減污染峰值。
打好藍天保衛戰,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基礎設施保障。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大氣監測能力建設,優化站點布局,升級監測設備,提升數據采集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為污染溯源和精準防控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底座”。同時,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治理,開展化工園區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專家問診行動,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企業一線,精準把脈,開出“藥方”,推動實施了一批關鍵性治理工程。
秸稈“變廢為寶”富民生
麥浪翻滾,收獲的喜悅洋溢在田間。在白鷺湖管理區,往年麥收后常見的焚燒青煙已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秸稈打捆機高效作業的轟鳴聲。該區將秸稈禁燒要求明確寫入各村村規民約,使之成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工作人員深入開展“敲門行動”,面對面、心貼心地向農戶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禁燒政策法規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廣秸稈“五化”利用,大力倡導直接還田肥沃土壤;鼓勵過腹還田;拓展飼料化利用渠道,發展牛羊養殖;推廣用于果園覆蓋,保濕抑草增肥;探索能源化、基料化等更多途徑。通過構建多渠道、多領域的綜合利用體系,讓廢棄的秸稈真正變成了“香餑餑”,成為一項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
全市層面,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形成強大合力。全市組建了23個秸稈禁燒工作專班,全覆蓋式進駐各區鎮街道,全天候加強巡查督查、現場指導與政策宣傳。在“疏”的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主體引進和培育。通過市場化招商,成功引進一家年處理能力達30萬噸的大型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目前,全市已有6家專業秸稈回收單位及1家年消化能力高達40萬噸的秸稈直燃發電企業,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秸稈收集、儲運、加工、利用產業鏈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得到有效躍升。同時,建立健全露天焚燒火點線索快速移交和嚴肅問責問效機制,形成有力震懾。2024年全市衛星監測到的露天焚燒火點數較上年大幅下降,治理成效顯著。
全域整治煥新顏
走進龍灣鎮的村落,曾經雜物亂堆、垃圾散落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村道巷道,房前屋后綠樹成蔭、花草點綴,鄉村風貌煥然一新。這樣的蝶變,源于我市近年來全域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
熊口鎮白果樹村的蛻變尤為引人注目。這個昔日的重點貧困村,通過大力實施河道生態修復工程,清淤疏浚、種植水生植物、構建生態護坡,使得村內水系水質得到根本性改善,清澈的河水重現。優質的水環境,直接帶動了村里5000畝蝦稻田的提質增效。村民陳金雙養殖的“清水蝦”因其優良品質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賣出了更高的價格。“水質好了,蝦子干凈,個頭大,肉質緊實,客商搶著要!”陳金雙喜笑顏開。環境的改善切實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全村人均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生動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堅持高位統籌、部門聯動、全域推進。協調組織農業、水利、城管、交通等部門力量,按季度制定計劃,壓茬推進各項整治任務。建立全口徑問題清單臺賬,對發現的問題實行嚴格整改銷號管理。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督查檢查,及時督促有關區鎮街道限時整改到位。同時,注重指導各地建立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鞏固整治成果。據統計,2024年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累計完成各類問題整改1.3萬余個;清理整治河渠2597條,總長度達1755千米;清運處理農村各類積存垃圾近4萬噸。經過一年攻堅,農村“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扭轉,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日益清晰。
隨著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紅利正在我市廣袤鄉村加速釋放;蓬勃發展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從收集到加工,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增收;優美的鄉村環境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生態旅游、休閑觀光、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方興未艾,鄉村人氣活力顯著提升。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之路,在潛江越走越堅實寬廣。
立足新起點,守護藍天碧水凈土任務依然艱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和“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的拼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守護好潛江的藍天白云、碧水凈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筑牢堅實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綠意蔥蘢的生態文明新篇章。
2024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空氣質量提升、秸稈禁燒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系統性、精準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態答卷。從抬頭可見的“潛江藍”到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從便企利民的智慧服務到蓬勃興起的綠色產業,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諧畫卷正在江漢平原腹地徐徐展開。

清晨,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湛藍的天空與潔白的云朵已成為市民生活的常態底色。監測數據印證了這份“藍天幸福感”:2024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3天,優良率94%,同比提升7.4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成功降至3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優良天數比率、PM2.5平均濃度及重污染天數這三項核心指標均超額完成省級下達的目標任務,空氣質量綜合排名穩居全省前列。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套科學精準、高效協同的大氣污染治理體系。我市組建專班落實空氣質量數據日值守制度,加強對全市空氣質量監測分析,實現對污染過程的早預判、早干預。在重污染天氣應對中,實現精準研判,及時啟動并嚴格落實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強化揚塵管控、道路深度保潔等應急減排措施,最大限度削減污染峰值。
打好藍天保衛戰,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和基礎設施保障。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大氣監測能力建設,優化站點布局,升級監測設備,提升數據采集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為污染溯源和精準防控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底座”。同時,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治理,開展化工園區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專家問診行動,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企業一線,精準把脈,開出“藥方”,推動實施了一批關鍵性治理工程。
秸稈“變廢為寶”富民生
麥浪翻滾,收獲的喜悅洋溢在田間。在白鷺湖管理區,往年麥收后常見的焚燒青煙已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秸稈打捆機高效作業的轟鳴聲。該區將秸稈禁燒要求明確寫入各村村規民約,使之成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工作人員深入開展“敲門行動”,面對面、心貼心地向農戶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禁燒政策法規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積極推廣秸稈“五化”利用,大力倡導直接還田肥沃土壤;鼓勵過腹還田;拓展飼料化利用渠道,發展牛羊養殖;推廣用于果園覆蓋,保濕抑草增肥;探索能源化、基料化等更多途徑。通過構建多渠道、多領域的綜合利用體系,讓廢棄的秸稈真正變成了“香餑餑”,成為一項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
全市層面,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形成強大合力。全市組建了23個秸稈禁燒工作專班,全覆蓋式進駐各區鎮街道,全天候加強巡查督查、現場指導與政策宣傳。在“疏”的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主體引進和培育。通過市場化招商,成功引進一家年處理能力達30萬噸的大型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目前,全市已有6家專業秸稈回收單位及1家年消化能力高達40萬噸的秸稈直燃發電企業,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秸稈收集、儲運、加工、利用產業鏈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得到有效躍升。同時,建立健全露天焚燒火點線索快速移交和嚴肅問責問效機制,形成有力震懾。2024年全市衛星監測到的露天焚燒火點數較上年大幅下降,治理成效顯著。
全域整治煥新顏
走進龍灣鎮的村落,曾經雜物亂堆、垃圾散落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村道巷道,房前屋后綠樹成蔭、花草點綴,鄉村風貌煥然一新。這樣的蝶變,源于我市近年來全域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
熊口鎮白果樹村的蛻變尤為引人注目。這個昔日的重點貧困村,通過大力實施河道生態修復工程,清淤疏浚、種植水生植物、構建生態護坡,使得村內水系水質得到根本性改善,清澈的河水重現。優質的水環境,直接帶動了村里5000畝蝦稻田的提質增效。村民陳金雙養殖的“清水蝦”因其優良品質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賣出了更高的價格。“水質好了,蝦子干凈,個頭大,肉質緊實,客商搶著要!”陳金雙喜笑顏開。環境的改善切實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全村人均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生動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堅持高位統籌、部門聯動、全域推進。協調組織農業、水利、城管、交通等部門力量,按季度制定計劃,壓茬推進各項整治任務。建立全口徑問題清單臺賬,對發現的問題實行嚴格整改銷號管理。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督查檢查,及時督促有關區鎮街道限時整改到位。同時,注重指導各地建立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鞏固整治成果。據統計,2024年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累計完成各類問題整改1.3萬余個;清理整治河渠2597條,總長度達1755千米;清運處理農村各類積存垃圾近4萬噸。經過一年攻堅,農村“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扭轉,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日益清晰。
隨著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紅利正在我市廣袤鄉村加速釋放;蓬勃發展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從收集到加工,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增收;優美的鄉村環境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生態旅游、休閑觀光、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方興未艾,鄉村人氣活力顯著提升。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之路,在潛江越走越堅實寬廣。
立足新起點,守護藍天碧水凈土任務依然艱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和“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的拼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守護好潛江的藍天白云、碧水凈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筑牢堅實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綠意蔥蘢的生態文明新篇章。
2025-06-1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